绍兴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6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根据《绍兴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6 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绍市教高〔2016〕28 号)精神,经各在绍高校组织专家评审拟推荐的项目,校内公示无异议后,按项目名额向我局推荐,我局对所有推荐项目审核后,确定绍兴文理学院的《教学信息化新形式下构建主动互助式课堂--以<高级语言>为例》等109个项目立项为2016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附件),现予以公布。
希望各在绍高校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做好项目成果的落实和推广工作。
附件:2016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绍兴市教育局
年12月8日
附件:
2016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序号 |
学校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主要参与人 |
1 |
绍兴文理学院 |
教学信息化新形式下构建主动互助式课堂--以《高级语言》为例 |
胡珂立 |
范立新、黄龙军 |
2 |
绍兴文理学院 |
实践导学模式在工具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 |
吴福忠 |
蒋伟江 |
3 |
绍兴文理学院 |
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
黄晏 |
陈东方 |
4 |
绍兴文理学院 |
翻译教学法驱动下的输出式大学英语课堂 |
王子颖 |
李秀芳、朱缙丽 |
5 |
绍兴文理学院 |
以学习团队形式在《成人护理学》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的应用研究 |
徐水琴 |
周瑾、陈三妹、陈小萍、郭靖、周萍 |
6 |
绍兴文理学院 |
情景互动式教学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
吴春雷 |
沈润溥、胡纯琦、陈玲珍 |
7 |
绍兴文理学院 |
基于e-learning(Sakai)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应用研究 |
俞朝阳 |
|
8 |
绍兴文理学院 |
教师资格证背景下的《数学分析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倪仁兴 |
宋明、王会敏、王亚琴 |
9 |
绍兴文理学院 |
强化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 |
王林霞 |
陶菲菲、方萍 |
10 |
绍兴文理学院 |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王会敏 |
|
11 |
绍兴文理学院 |
CBL和TBL相结合在临床分子诊断学教学上的应用与研究 |
丁志囡 |
刘丽华 |
12 |
绍兴文理学院 |
《中外教育简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
王玉生 |
|
13 |
绍兴文理学院 |
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整合教学模式在《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章雷钢 |
李黎、鲁志锟、郭晓飞 |
14 |
绍兴文理学院 |
智能时代综合高校的音乐公选课教学改革 |
应佳 |
郭德慧、童师柳 |
15 |
绍兴文理学院 |
教师招考背景下《英语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吕飞飞 |
袁秀凤 |
16 |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
基于干中练、练中学、学中用的《sketchup》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
张耀升 |
罗一萍 |
17 |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
基于课堂、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学习团队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改革 |
倪江凌 |
杨向东、黄福蓉、陈黛霞 |
18 |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
基于云班课App支持的JiTT教学模式探索 |
陈青兰 |
范立新、王海英 |
19 |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
模块化理实一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以高职《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为例 |
刘雪林 |
李亦军、张建萍、罗一萍 |
20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基于互动式教学理念的多向式提问教学方法研究——以管理学课程为例 |
张琰 |
楼莉萍、吴解生、闫芃燕 |
21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项目实训法在《秘书工作实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
贾娟 |
潘连根、丁晓洋 |
22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基于OBE模式的商务英语口译模块化改革 |
陈京钰 |
王泽霞、陈益辉 |
23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基于TTS的英语听力数字微技能训练设计与实践 |
张悦 |
|
24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文化渗透教学法与古代汉语教学 |
姜兴鲁 |
杨福泉、江远胜 |
25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结构主义语法’与‘配价理论’框架下的韩国语‘词汇与句型’交叉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
李雪莲 |
方龙南、崔美兰、赵顺花、金爱花 |
26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摄影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有效融合的研究——以绍兴市高校为例 |
支雷鹰 |
杨珂、杨海英、郭民军 |
27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异步交互视域下批判性思维潜能的激发与实践探索——以文学理论课程群教学为例 |
尹传兰 |
李先国、许丽 |
28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促进学习评价范式下英语专业课堂评价结果处理机制研究 |
陈霞 |
施文妹、徐中意、郑胜娜 |
29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基于现场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通识课《导游基础知识》为例 |
吕晓燕 |
刘卫星、王维佳、潘颖颖 |
30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情景式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综合英语教学为例 |
王慧 |
何建乐、王景、陈文涛、薛建军 |
31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法语综合训练中的探索与应用 |
何素珍 |
李美平 |
32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TEM改革背景下综合英语课堂的生态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
马艳华 |
杨爱军、俞仁谊 |
33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专业英语四级改革背景下基于图式理论的专业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
曹乐 |
张悦、常军芳 |
34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微课微信平台与日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实证研究 |
夏晶晶 |
王宗杰、刘洋、王鹏飞、叶高楠 |
35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物流学概论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
叶钢 |
张雪青、史晓原、左雪莲 |
36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 |
朱琳 |
戚宏波、吴绯绯、肖小燕、虞秦妹 |
37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
章岚 |
王敏、王贵芳、谢菲、李梦楠 |
38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新TEM4背景下基于语篇分析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
石秀玲 |
杨爱军、郑胜娜、俞仁谊、马艳华 |
39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动画演示在人文社科类实践性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物流技术与装备课程为例 |
史晓原 |
|
40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基于教-学互动的翻转课堂:以《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
邬伟娥 |
|
41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高校思政课“大班上课,小班研修”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
董勇 |
段耀峰、袁兆荣、胡晓敏、李永红 |
42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高级英语阅读》课程为例 |
丛群书 |
韩玉萍、校玉萍 |
43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基于“JF Can-do”标准下的高级日语课堂教学改革 |
陈丹 |
傅志瑜 |
44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应用型大学在线课堂+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以《Javascript》课程为例 |
刘文程 |
冯志林、张现荣、袁鹤 |
45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理论应用新探 |
赵逸亚 |
黄骞、校玉萍、李蕾、章琦 |
46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基于《电路》课程的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
蔡铁峰 |
徐欧官、傅永峰、栗伟、刘勤贤 |
47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理实一体情境教学”的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
刘秀宏 |
唐瑜、冯静 |
48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普通图文处理课程实战性教学方式研究 |
王永红 |
高虹、李冬梅 |
49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基于云计算的统计模型交互式授课模式探索 |
鱼翔 |
邵元海、李春娜、江瑜 |
50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传统建筑研究与保护课程教学中VR技术应用研究 |
陈虹宇 |
周健、夏颖翀、钟甦、刘丹 |
51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
曾平安 |
张彤、李春艳 |
52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以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王贺 |
|
53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信息化背景下园林树木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
钟泰林 |
|
54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构建实战式赛教相融的营销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应用型独立学院的校企深度合作视角 |
童小军 |
|
55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整体语言观视阈下综合英语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
窦艳 |
|
56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的途径研究 |
陈婵 |
|
57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
徐润生 |
|
58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应用型本科高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王钟 |
|
59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会计实务操作视频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
李莉 |
|
60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课堂教学改革 探索 |
郭超 |
|
61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蓝墨云班课支持下的创新课堂的构建与应用——以英语语音课程为例 |
冯慧英 |
陶丹丹、吴彩霞、李剑霞 |
62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项目教学法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
于周平 |
顾晓林、张鸣春 |
63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基于PBL模式的《财务分析》“海绵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
王祺琦 |
王会龙、閤晓林 |
64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对分课堂+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植物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
孙小红 |
王国夫、周瑾、李鹏 |
65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以学生适应、发展为导向的篮球选项课差异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成耀 |
余丁友、王建欣、谢军 |
66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速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杜艳丽 |
杨静 |
67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混合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
董卫萍 |
|
68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互联网+自主学习的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以办公自动化课程为例 |
许志英 |
杨婷、张祎江 |
69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材料力学”课程改革研究 |
洪志权 |
阎淑芳、胡国军 |
70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郑红梅 |
徐静、王夏冰、黄朝阳 |
71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基于应用的独立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改革 |
李志英 |
刘伟、徐延安 |
72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
王琪栋 |
骆建芬 |
73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互联网+”时代特色下《印染产品检测技术》实践课堂的交互式教学改革研究 |
高丽贤 |
蒋少军,全琼瑛 |
74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360度协同式考评方案研究——以《ERP沙盘课程》为例 |
王钢 |
宣国萍、赵砚、祁舒慧、汪琛、张金鹏 |
75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实践翻转课堂探索—以《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课程为例 |
叶军 |
高奇峰、胡红钱、沈姗姗、薛明瑞 |
76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 |
张庆 |
吴壮文、何也能 |
77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以《电机与拖动》为例 |
邓丽霞 |
高生祥、周永坤、黄芳 |
78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虚实结合创新高职机械测绘实训 |
薛明瑞 |
高奇峰、胡红钱 |
79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移动互联网+微课”在高职《电工与电子技术》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陈雪丽 |
柯良、惠相君 |
80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MOOC时代下的ERP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
汪琛 |
宣国萍、赵威、赵砚、王钢、张金鹏 |
81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因子分析满意度的微课模式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王珂 |
魏标文、王钢、廖建英、祁舒慧、张洪霞 |
82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互联网+”课堂教学在四年制高职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 |
冯军 |
刘健、何柏海、戴俊豪、王丹 |
83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移动互联技术下《机床电气控制与PLC》“三课堂联动”教学创新实践 |
王媛媛 |
王卫东、李海清、陈雪丽 |
84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模拟-实践-应用”分层式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
李博 |
林嵩、胡敏、王坚锋 |
85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张铮 |
周旭丹、徐维维、 沈洁、 吕傅萍 |
86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微课开发与探究——以《商务英语函电与写作》课程开发为例 |
郑运权 |
堵琴娟、牟光宇、 郑明莉、朱叶丹 |
87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纺织服装跟单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高寿华 |
魏艳秋、王瑞荣、 高军行 |
88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大数据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课堂教学改革——以《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为例 |
周成纲 |
陈平生、蔡志荣、 杜国平 |
89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互联网+时代下,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 《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
朱雯曦 |
黄煜栋、宋芳琴、 沈永夫 |
90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实践——以《网页制作技术》课程为例 |
李利正 |
胡玮芳、吴国芳、 李忠明 |
91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互联网+纺织”背景下《印花产品设计》 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
倪世明 |
张寅江、柳国伟、 冯婷、 胡克勤 |
92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地方文化融入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宋文波 |
俞俊毅、叶岚、 邵琦、 沈洁 |
93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 “3色”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
许贞贞 |
吴俊丽、朱叶丹、 郑明莉、孔筱超 |
94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网络实战的《网络零售运营实训》 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
聂爽爽 |
马艳丽、沈烂、 池瑜莉、陈珊珊 |
95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路径研究 ——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焦静 |
叶岚、 许海峰 |
96 |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汽车专业导论课程《汽车概论》 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
袁丽 |
魏王懂、王伟、 鑫金丹 |
97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通信管线工程》微课程开发与应用 |
钱能 |
盛国、尹晓霞 |
98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移动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武玉坤 |
俞淑燕、魏瑞芳、单好民、王翠霞 |
99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微视频在心理对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邱小燕 |
顾左涛、杜伯阳 |
100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宋艳秋 |
王菁、张娜、陈洁凯 |
101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为例 |
郭京亚 |
凌海生、黄成军、孙高波 |
102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大数据环境下校企深度融合的“移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
陈画 |
章志平、杨囡、林宝川、杨孟莹 |
103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课堂教学创新理念引领下的小班化教学——基于英语寝室创建的实证研究 |
邹美珍 |
曾如刚、于良娣 |
104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双侧性迁移理论在高职足球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 |
李斌鑫 |
黄孟 |
105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基于生源结构复杂性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分层教学研究 |
莫佳 |
李怀政、柳婷尔 |
106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基于微课的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
陈鑫子 |
胡苗忠、章婵君、吴节、陈丽君、褚玲仙 |
107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基于JiTT和PI的参与式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
徐海燕 |
胡苗忠、刘花 |
108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
刘琳 |
王群、曾如刚 |
109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基于微课的课程分层教学实践研究——以“基础会计”公选课为例 |
吴节 |
胡苗忠、李阳霄 |